
如果你还没被骗,只是因为还没碰上适合你的骗局。
为科研人员准备的骗术
事情的完整经过是这样的。去年年底,博主作为一作,导师作为通讯作者,给海外杂志投了一篇英文文章。今年4月24日,杂志官方通知他们文章已被接收,同时还发来一个925美元的费用账单,注明是稿件处理费,杂志表示在一个月内缴费即可。当时博主正准备考试,所以这个费用并没有着急去交。





伪装期刊钻空子骗钱的手段,不过是冰山一角。
各类骗局,防不胜防
根据目标对象的生活轨迹和身份定制化行骗,是当代**的特点。别人有出行航班,**就扮成航空公司客服,以航班延误为由声称提供补偿。受害者一旦上钩,**就再用“需要转账验证账户安全”、“刷流水确保理赔通道畅通”为幌子套取交易验证码,转走资金。








事实上,谈及林林总总的骗局,**狡猾和骗术高明当然不容忽视,但无论表面上是哪种原因,但**能够对我们实施精准诈骗的最关键的问题,其实还是——信息泄露。
你的个人信息,正在“裸奔”
不难发现,几乎所有的精准诈骗都与信息泄露有关。**不仅能准确说出我们的姓名和身份证号,连我们的出行、看病等一切生活轨迹都一清二楚,令人与裸奔无异。数字时代,信息倒卖已经形成了一条成熟的产业链。有的平台只需要9.9元,就能通过手机号码将号主注册过的网站都找出来。有的商家只需要身份证号和手机号,能查询个人户籍、婚姻情况、**记录等33项服务。

